您所在的位置:爱球网 >> 足球 >> 国际足球 >> 英超

在剧情局里战胜利物浦,滕哈赫的曼联距离夺冠只剩两场胜利了

2024-03-18  来源: 爱球网 www.24iq.com 点击:

“距离夺冠,只差三场胜利。”

赛前发布会上,滕哈赫用这样一句话鼓舞自己的球员。正如他自己所说,本赛季夺冠的唯一可能性就是足总杯赛场,然而在所需的第一场比赛,曼联面对的是利物浦

所以,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,滕哈赫迎来的反应更多是外界的嘲讽,毕竟利物浦在联赛层面对有着曼联近20个积分的领先优势,这足以说明两支球队

然而,在双红会,在老特拉福德球场,在单场定胜负的比赛里,确实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。

除了主场作战的优势之外,曼联在这场比赛迎来了一些伤员的回归。

中锋位置上,赫伊伦得以登场,后场还有万-比萨卡的复出,前者的重要性在受伤前后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,而万-比萨卡这场比赛复出,便承担了盯防萨拉赫的职责。

所以在各种因素的加持下,曼联在比赛开始后,确实先行打出了强度:

不过,这场比赛之前,卡塞米罗也出现了新的伤病,这使得曼联在防守端也有了新的问题,在利物浦这边由中锋和萨拉赫牵制的禁区前沿和肋部空当,就只能由梅努和麦克托米奈来覆盖了:

而在这两次防守的过程中,曼联的防守布置非常清晰,还是滕哈赫喜欢采用的盯人:

尤其是在索博斯洛伊穿插右肋的这次进攻里,曼联在过程中还切换了一次盯人,中场三人一个点对上一个点的意图很明确:

所以,你用盯人来限制,利物浦就用大范围跑动来反制。

第8分钟,萨拉赫就脱离了万-比萨卡的盯防,一路跑到达洛特的防区,万-比萨卡和达洛特虽然还交接了一下,但还是让萨拉赫在后点形成了射门:

第9分钟这次防守也是一样的问题:

但问题很快就转化为曼联的进攻,麦克托米奈先是冲出了远藤航的犯规:

随后曼联快发到前场:

二次进攻里,加纳乔从右路摸进左肋,这在曼联过去几场比赛里已经变得非常常见,乔-戈麦斯和宽萨没有发觉,能看到这一切的范戴克没有跟防,也没有指挥,麦克托米奈就在这一轮进攻里收获了进球:

主场先进球,曼联趁着比分领先在左肋继续深耕,梅努展现了很好的个人状态:

利物浦在第14分钟打出了曼联的脱节:

过程中,林德勒夫两次指挥瓦拉内前顶,后者还是显得犹犹豫豫,最终只能让罗伯逊打出射门,而在第18分钟,萨拉赫再次脱离万-比萨卡的限制,在中路打开了两条边路的进攻:

所以开局阶段结束之后,两支球队的态势已经显得非常清晰了。

这场比赛,利物浦在阵型展开的时候,当然还有乔-戈麦斯内收等各种手段,但展开之后,其实就是一个三后卫的站位:

双中卫之外,乔-戈麦斯落在后面,应对的就是拉什福德的进攻。他不会像左路的罗伯逊那样自如地前插,从而拉开进攻宽度:

乔-戈麦斯需要更多地落在后面,从而保护好宽萨这个相对脆弱的点位。

曼联这边,由于到处都有盯人的职责,所以在罗伯逊前插的时候,加纳乔也得跟着一路回防,曼联也会跟着落成五后卫的样子:

看似形成了犄角之势,每个位置都咬合住了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

首先,萨拉赫是可以牢牢牵制住万-比萨卡的,不管是基于实力层面,曼联必须要重点照顾这个点位,还是基于盯人布置,万-比萨卡今天的任务就是盯防萨拉赫,利物浦都可以轻松打开右肋,让其他球员从此冲击:

拉什福德则很难做到这一点,这也就顺势引出了第二点:如果想要加码,利物浦这边会更顺畅一点。

乔-戈麦斯是顺足打右路,虽说是代打,但对右后卫也不陌生,而万-比萨卡虽说是正牌边后卫,但逆足打左路,上去帮忙的样子会非常别扭。

所以在第30分钟,乔-戈麦斯从内收的后腰线启动,从右肋方向前插,立刻给曼联的后防线带来了全新的考验:

而在这个阶段,曼联还想扩大比分,所以在投入人手之后,左肋依然能够打出优势:

但前压之后,自身脱节的情况再次出现:

也会很轻易地让利物浦打出反击:

而在曼联出球的时候,利物浦的高位逼抢也会形成效果:

阵地战阶段,利物浦后场再上一人的方法依然有效:

于是在第44分钟,宽萨上前,帮助利物浦打进了扳平比分的一球:

伤停补时阶段,利物浦通过高位逼抢打进第二球,在半场结束前就逆转了比分:

所以在这个半场,两支球队的情况就已经非常清晰。

首先,曼联在局部位置上的确有优势,麦克托米奈带着体格的前插威胁,远藤航和麦卡利斯特是根本顶不住的。这不是他们发挥好不好的问题,而是由体格差距带来的风格相克的问题。

上半场比赛,麦克托米奈自己打进一球,造了一张麦卡利斯特的黄牌,是曼联前场单兵贡献最大的球员。

通过这一点和这一块区域,曼联都可以形成优势,从而将队形带到前场,在自己最习惯的左肋进行进攻尝试,但我们必须要看到,曼联在左肋的威胁进攻,大多是梅努带出来的,进球回合则是加纳乔来到这一侧穿插的效果。这一区域的第一进攻手——拉什福德,他的单兵贡献是不多的。

有球阶段,拉什福德需要在弱侧接球:

但在无球阶段,拉什福德在这一区域的贡献是不够的:

在赫伊伦刚刚伤愈复出的情况下,拉什福德其实要更多地承担接应的职责,用各种方式释放后场的压力,这才是对手特意留一个边后卫垛后的预期效果。

但在上半场末段,最吃紧的时候,还是赫伊伦拉边接应,带球上前,还是拉什福德在弱侧接球,然后送出这种效果的传中:

理论上的进攻第二人,实际上的进攻第一人,如此消耗队友的体能,浪费队友的作用,需要麦克托米奈、梅努等人前插才能打出自己这一侧的进攻,在中卫线上是林德洛夫和瓦拉内的情况下,前后脱节是一点都不奇怪的场景。

进攻不行,拉什福德也跟不住他这一侧乔-戈麦斯和宽萨的上前,所以,半场就被逆转也是一点都不奇怪的结果。

如今客场落后,利物浦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,你前压他反击,你按兵不动他乐得倒球,所以在下半场开始之后,局势完全倒向了利物浦这边。

尽管曼联在第52分钟有过这样的进攻机会:

但在利物浦这边,无论是利用个人能力单打:

还是抓住曼联的空当进行反击:

进入60分钟区间,利物浦则形成了从左至右的横向转移,为右路的队友制造进攻机会:

这是利物浦去年12月对阵曼联的进攻套路:

通过这样的方式,利物浦制造了大量的扩大比分的机会:

甚至还有以多打少的绝佳机会:

然而,都没有把握住。

当时的情况是,曼联已经散架,各个点位、各条阵线之间已经无法维系在一起,只要利物浦再多加一根手指的力量,曼联就会倒下,甚至在主场迎来一场大败也是很有可能的结局。

然而,这一幕并没有发生。

这一点当然要感谢利物浦球员的不杀之恩,但曼联自己也在竭尽全力。进入70分钟区间,赫伊伦被换下,拉什福德改进中路,加纳乔则来到左路:

这种不需要队友前插,单兵就能制造定位球的表现,才是进攻第二人,需要对手特意限制的球员应该打出来的表现。

而在同一时刻,安东尼上场便奉献一次射门:

我们不谈这脚射门的战术起末,仅就安东尼起脚时的环境来说,利物浦球员多少还是有些轻敌的心态。

利物浦的角度来说,半场逆转当然说明了他们的体系更为稳健,但通过后卫线上人制造进攻优势,这其实说明了一些问题。

本场比赛,曼联的确是很难把各个点位维系在一起,利物浦实际上也没有做到最好,而这一点跟萨拉赫刚刚伤愈复出,有一定的关系。

去年12月的双红会,当时利物浦也在有球阶段选择了三后卫的有球思路,当时是左边的齐米卡斯不前插,身前的路易斯-迪亚斯内收中路,从而横向联系右侧,萨拉赫牵制曼联,从而为索博斯洛伊和阿诺德的前插进行帮助。

这是当时的利物浦维系在一起的基本思路。

今天这场比赛,利物浦的体系就不是很紧凑。萨拉赫在场,路易斯-迪亚斯应该继续内收中路,联系弱侧的同时,也给身后的罗伯逊留出前插的空间,但路易斯-迪亚斯今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没有这样的表现。

而在萨拉赫受伤的这段时间,埃利奥特在萨拉赫的位置上代打,进攻能力当然不如本尊,但埃利奥特可以额外保护中场和后场,从而托起路易斯-迪亚斯充当利物浦的进攻第二人。对阵曼城一战,路易斯-迪亚斯收获多个改写比分的机会,就是这一体现。

结果,今天路易斯-迪亚斯也没有进攻第二人的地位,直接攻击达洛特的时候也寥寥无几。

所以,利物浦这场就显得有些松散,这才是在麦克托米奈的冲击下,利物浦会暴露远藤航等中场小个子球员的体格劣势的原因。

你不可能既让身高在170cm级别的他们既提供覆盖,同时也提供硬度,这是克洛普在布置战术时就出现的问题。

而在70分钟区间,换下萨拉赫之后,利物浦在理论上就没有了可以犹豫的地方,路易斯-迪亚斯该顶起来了,但这个时候,努涅斯和路易斯-迪亚斯受到体能状况的影响,已经打不出太多的存在感了。

这才是比赛末段,利物浦只能依靠没有锐度的哈克波和埃利奥特制造威胁,甚至曼联不断用换下后卫的方式增加攻击力,也不会因此彻底崩溃的终极原因。

于是,在第86分钟,还是麦克托米奈在中场牵制对手,无形间让安东尼在两线之间得以拿球,加纳乔在边路还能晃开对手起脚,被破坏之后安东尼上演爱的魔力转圈圈:

而在常规时间的最后一刻,曼联甚至有望绝杀比赛:

进入加时赛,曼联依旧占据主动。

从后手的角度来说,利物浦其实是更强的一方,哈克波、埃利奥特都是很优秀的球员,包括替补上来防守加纳乔的布拉德利,这一段时间也打出了自己的特点。

但在努涅斯、路易斯-迪亚斯两大进攻主力彻底熄火,远藤航、麦卡利斯特暴露身体短板的一系列情况下,利物浦已经很难在攻防两端充分发力:

埃利奥特能够远射进球,其实已经相当不错了:

反倒是不断补充年轻球员的曼联在加时赛越踢越猛,加纳乔依然能够提供战术作用:

就连代打边后卫的林德勒夫上前也能贡献高质量的逆足射门:

滕哈赫一直崇尚的跑动拉满在加时赛形成了效果,哪怕再次陷入落后局面,哪怕最后时刻曼联只剩马奎尔和达洛特两个正牌后卫球员,曼联的体系依然能够通过球员的跑动维持住。

当马奎尔都可以在利物浦禁区内扣开角度完成射门动作:

此前100多分钟都没有战术作用的拉什福德背身接球:

利物浦的崩盘景象就已经逐渐清晰起来了,机会已经出现:

问题就只是曼联能否在120分钟前把握住两个机会而已,于是在最后5分钟,曼联制造了三次好机会,抓住了两个:

安东尼进球的那一刻起,这场比赛的戏剧性就已经成为赛后的第一话题了。

加时赛里,本赛季表现稀碎的拉什福德扳平比分,在滕哈赫手下几乎毫无机会的阿玛德-迪亚洛完成绝杀,戏剧程度仅次于芒特进球。

然而,在曼联几乎摇摇欲坠,但晃晃悠悠还能站住,最后给了利物浦三记重拳的神奇剧情下,战术层面的原因当然还是存在的。

全场比赛,利物浦都找不到限制麦克托米奈的方法,所以滕哈赫在哪怕只有一个正牌中卫的情况下,也没有调麦克托米奈回去保护球门,这是抓住了对手的七寸。

除此之外,另一功臣就是加纳乔。在利物浦源源不断地收获机会的时候,是加纳乔一次次通过单兵捕捉纵深、制造角球,为曼联孱弱的中卫线续命。

包括全场比赛传、带、防守都在线的达洛特,包括替补上来增加线路变化,后续代打左后卫的安东尼,都是表现足够出色的球员。

曼联始终能维持住强度,利物浦却只能在70分钟后坐视强度下降,这是这场比赛最后变成这样的原因。

不过,除了战术层面的原因之外,这种血脉贲张的比赛,精神层面的原因当然不可忽视。

曼联球员的表现来看,开局就顺利打出强度,陷入劣势也尽力维持,到了比赛末段依然执行着战术任务,这说明将帅之间的互动依然是良好的。

对于这个足总杯冠军,更衣室内依然有着极为强烈的欲望。

当球员体能濒临枯竭的时候,他们会看向场边站着的那个人,会想自己要不要为这个人再跑两步,这种额外5%的动力,有时候就会决定比赛最终的结果。

纳格尔斯曼的这个观点,很好地解释了这一派教练与球员之间的关系。很显然,曼联球员依然愿意奉献这5%的额外动力。

0